找到相关内容54篇,用时14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发扬佛教道德精华--为以德治国服务

    亲友众生不护过,对资财不贪,于自身生无我心等。  佛陀要求商人具有良好信誉,被人信用,长于买卖,有辨别贷物好坏的智慧,于正道等。  佛陀要求军人,思报国恩,服从命令,群策群力,惭愧知耻,精于战术,入...五戒四摄中。   五戒是:(1)不杀生:其核心是仁慈,爱心精神,反对残忍,要求珍视生命。(2)不偷盗:即君子爱财之有道,不得“非分而”、“不与而”、“无功而”,反对巧取豪夺,如抢劫、贪污、受贿...

    释本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454753475.html
  • 三归与五戒

    也。且所谓盗,并非专指盗人财物而言。即居心行事,有类于盗者,亦即为盗。如假公济私,损人利己,恃势,用计谋物皆是。”  三、 不邪淫。若受不邪淫戒者,除己妻子(或己丈夫)馀诸男女,皆不得...戒者,一切有主物不得故盗,乃至一针一线,一草一木,前人不与,不得自取。或借人钱,推故不还。或共同财物,应平均分与,故意多。或前人寄存之物,本人下世,不肯归还继承人,甚至偷税、漏税,贪污、行贿、受贿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21955999.html
  • 略谈破除执着

    不择手段,贪得无厌,残害忠良,鱼肉百姓,更是罪孽深重。以财物来讲,多数人总觉得多多益善。非道,理财无方,亿万家财,可以转瞬间化为泡影。人的一生,财物固然不可或缺,但并非人生所追求的终极价值之所在。而且...,不了解这一切都是缘起性空的道理,所以非要贪贪得、占有不可。所谓“未得之,患不得之;既得之,患失之。”  迷执是烦恼的根源。比如说,有人对职业很迷执,非要“不成功便成仁”。不迷执的人会考虑到种种因缘...

    慧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15865716.html
  • 佛教的财富观[王公伟]

    不但为佛法所不许,有时也会受到政府的取缔。经营事业,一定要以合法的手段,谋取合法的利润。由于人心不良,社会病态所造成的,非法的流弊,是会有报应的。大家应互相警惕,如法求,才能无害于人,有利于己。...无不可为,恶业无不可戒。何则?不吝以为善、不贪财以为恶,故也。若如是以修净土,必不在下品生矣。又能转以化人,使更相劝化。人则以己无贪吝之心,必加尊敬而乐从其化。所化必广,上品往生,复何疑哉!” ...

    王公伟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06590278794.html
  • 佛教的财富观(星云大师)

    、舞厅、绿灯户,这些也都是非法的财富。   三.佛教发财的方法    刚才说到,财富是每一个人都希望的,不过君子之有道。以佛教里面的发财方法,我提出六点来说明,其中前三点是一般世间所共有的...国库钱财是违反国法,也是不可以的。   以非法而致富的钱财有十种,这是我们不可以的。   (一)窃取他物   如小偷、窃盗、顺手牵羊,或捡到的东西不还人。凡有主的东西,不得到物主同意,就私自...

    星云大师

    |财富|布施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1/112340618.html
  • 入行论释·善说海 讲记(145)

    下去时,应该安慰他:“你不要哭,不要伤心!”众生缺少财富、没吃没穿时,看看你自己有没有,如果有,就不要有吝啬心,应该拿出来布施给他。佛陀也说:“从我,布施众生。”把自身的东西取出来,布施给乞丐或讨饭...心里就数数欢喜,这是真正的修行人。故而我们应当成为众生的密探,见到众生需要什么,就把自己所拥有的拿出来帮助他。 值得一提的是,作为大乘修行人,布施、无畏布施固然重要,但更关键的,是在外面的城市...

    索达吉堪布 宣讲

    |入行论|善说海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17334122947.html
  • 《太上感应篇》白话译文

     刑罚到无辜的好人,使他们含冤受屈。   ● 杀人。   故意把人杀害,以夺取他的钱财。   ● 倾人位。   陷害别人,以夺取他人的官位。   ● 诛降戮服。   贼寇若是已经投诚...妄取他人钱财的总数。   ● 又枉杀人者,是易刀兵而相杀也。   又有冤枉而杀人的,就象换刀相杀一样啊!   ● 非义之财者,譬如漏脯救饥,鸩酒止渴,非不暂饱,死亦及之。   凡是贪不义之...

    佚名

    |印光|因果|命运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article/2008/05/21203024531.html
  • 原始佛教与大乘信仰的差异

    五欲之不清净。 2. 佛陀入灭后约 103 年,毘舍离城的跋耆族比丘们违背戒律,开始劝募并接受信众的金钱供养。在第二结集中,早已被判定为非法非律。 3 . 后世伪造的经律提出各种的权宜方便,称之为...行为。 3. 律典对男女众有诸多规范。 钱 1. 不接受、捉拿、使用或储存金钱(包括信用卡、邮拨账户、存款汇兑)、珠宝、古董等。2. 不许买卖、贸易、营利(包括以物易物和电子转帐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564047513.html
  • “二拍”与佛教

    寺智高《二刻》卷十六):恶僧恶尼犯淫(庆福寺广明、大正禅寺大觉、智圆《初刻》卷二十六:功德庵王尼《初刻》卷三十四);杀人(光善寺无尘苎一刻》卷二十一);游方和尚杀人(《二刻》卷二十八):卖春药害人(...仙兄前知,费得一番引路。……天下事大约强求不得的。……”作者接著又写道:“……奉劝世人看:数皆前定如此,不必多生妄想。那有才不遇时之人,也只索引命自安,不必抑郁不快了。”这些都是典型的宿命论。  主...

    李雪涛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52563715.html
  • 庄春江居士之“解脱道与菩萨道”读后

    先世因缘故,犹好布施,多恼众生,劫夺非法,以用作福。成就菩萨者,不失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,慈愍众生。或有在家受五戒者,有出家受戒者。在家菩萨,虽行业成就,有先世因缘贫穷,闻佛法有二种施:法施、财施...的本色。我们如果要复兴中国佛教,使佛教的救世成为现实,非推动中期的少壮青年的佛教不可。后期佛教,可以请他做顾问,他一分丰富的经验。我们更得发扬初期的天真、切实的精神。以中国内地特有的中期佛教的思想,...

    厚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80470112.html